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要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多读,多写,多背,自然而然的就会让你的记忆更加巩固。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要说,倒是有三点能够做到,也能够一定的提升记忆性!
第一遍泛读
先翻开目录,仔细看一下分布,了解全书的结构,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教材的脉络,然后再开始阅读。泛读的意思就是并不要求一定要把看到的内容都背诵下来,只是做到有个印象,理解性的记忆。然后要到网上去找些资料来抓重点。网上自考的资料非常多,但串讲资料的质量却相去甚远,有些是教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些是自考同学自己整理的重点笔记,其实我认为,一份资料的优劣并不取决于整理者的水平,而更多是取决于这份资料对整理者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自考同学整理的资料反而比较受们给的资料更“好”,无非是多用了一些心思而已。而如何分辨资料的好坏,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料的好坏,分辨起来很简单,拿出整理好的考试重点分布表,看一下这份串讲的涵盖情况,如果有一份资料如果他的内容涵盖了一次考试90%的内容,这是否是一份好资料那?我个人认为,他可甚至可能不如一份只覆盖每次考试70%内容的一份资料,因为使用这种资料复习的风险太大了,万一资料有些偏颇,情况就很糟糕了,虽然总结精简是必要的,但有时候也不能一味求简,这样很可能本末倒置,反而加大了考试的风险。根据你已经整理好的分布表与串讲资料对照,把该补充的知识要点,画在书上或写在旁边,如果地方不够可以写在即时贴然后贴在旁边,就样就可以勾划出全书所有的考核重点,通过这种方法,把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剔出去,将为下一步的背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遍背记
第二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背记,把没有必要的连结性内容去掉,只勾画重点,总结核心词汇,会很有利于记忆,比如:邓小平理论中的一道题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则可以缩略为,问题:三产意义答案:1、市场体制 2、经济素质国力 3、就业 4、生活水平。题目一定要记住,免得出现最后背了很多题目,背混了的情况。但有些同学一定会问问,答案的第一点,为什么不缩成完善体制,缩略成市场体制就没有动词了,其实最开始我也是这样缩略的,但后来发现不太实用,因为一般这类考题,只要要把方向把握对了,换词是没有问题,比如提高,可以改成增加之类的词汇,只要不写成反意词,一样是满分,所以没必要浪费宝贵的记忆力。然后把这些努力把这些重点背记下来,有些同学喜欢默记,我的建议是最好能朗读或复述背记,因为人体对声音的记忆时间远比对文字的记忆时间要长很多,所以我建议如果有mp3的同学可以用mp3录下自己的朗读,然后没事的时候可以常听听,尤其是英语这类的科目,对加深印象非常有好处。但如果还是感觉自己个别题目背的不好,就在旁边标注一下,为下一次的阅读提供依据。
第三遍查缺补漏
最后这一遍看书,一般是在考前,有些同学甚至是提前到考场门口复习,这一遍要把前面的已经背记好的内容再看一遍,其他没有标注重点地内容,也再快速浏览一下,以备不时之需。而对于刚才画下来的,不太好背的的题目,可以利用短期记忆的方法,自考规定迟到半个小时之后才不许入场,如果你够沉着,可以在考场外拿着总结好的题目一直背到发卷子,然后再进入考场,拿到卷子马上翻后面的答题,看看有没有这些题目,如果没有就放心了,如果有,就赶紧趁热打铁,把他们答上,当你写完答案,一看至少有5分入手的时候,该是一种什么感觉啊!当然理工类的也可以一样的,把一些难记的公式和三角函数值之类在进场前最后背一遍,然后进去就马上写在草稿纸上备查,用不到就算了,如果刚好考到,岂不是白捡来的分儿嘛。
通过三次的复习和背记,相信整本书的重点都已经清晰的记忆在你脑子里了,不管考试出的有多么偏多难,对于其他考生来说也是一样的,你只要好好发挥,就什么什么困难可以难倒你的,到此,我的考前复习三招已经全部传授完毕,希望同学们都顺利通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